李煜这个人啊
首页 / 频道 / 显示主题:李煜这个人啊

李煜这个人啊


时间:2016年01月14日 09:34:14点击:1041类别:美文分享

一个学渣,期末的时候,最痛苦。我总是游魂一样在图书馆里晃荡,晃着晃着便停在洗手间门口——那里有一匹来自唐代的骏马,在主人李隆基早已腐朽为尘土之后,依然保持着昂首长嘶,谁也瞧不起的态度。

是唐代画家韩幹的《照夜白》。

当然是复制品,可依然在一片案例汇编中卓尔不群,遗世独立。高清复制品上看得见古来的题跋。米芾,张彦远,沈德潜……各个如雷贯耳。可最显眼的是题目——“韩幹画照夜白”,惜墨如金。笔画如寒松霜竹,透着一股清贵气,是上宾开幕剪彩的派头。

这是李煜的字。后世传说的“金错刀”。

南唐后主,又一个亡国皇帝,从几时知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我便几时起不喜欢他。

有深情,却不够忠贞。李煜在老婆重病的时候还跟小姨子偷情,写下“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可纵然是轻捷与秾艳并存的美丽,不知道再听见由大周后编订出的那首久已失传《霓裳羽衣曲》时,李煜心里会不会有愧疚。

在政治上有狠戾,却不够聪明。李煜曾经赐给水军大将林仁肇一杯毒酒,三年之后,南唐亡国。理由呢,只是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在出使北宋的时候,赵匡胤给他看了林仁肇的画像,骗他说,你们的林将军,要来投降我。

有精明,却是一种懦弱的精明。南唐画家顾闳中画下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初衷是替李煜去看一看大臣韩熙载晚上在家里都干点什么,靠谱吗?忠诚吗?可以提拔作为宰相吗?看过一次还不够,李煜手下的名画家很多,于是顾闳中去过,同去的还有周文矩,高太冲。后世如雷贯耳的艺术家,那会儿的主要工作时做间谍,打小报告。

李煜手里的牌不好,但也算不上顶差。只是他是宁愿断腕求生的人,打不出荡气回肠的后手。李煜即位的时候,不是皇帝。父亲李璟自降身价为“南唐国主”的时候,心里还有无尽的耻辱和愤恨,宫殿屋檐上代表天子的鸱吻,依然存在着,李璟大约指望着儿孙辈能够从他一时的隐忍中奋起。可到李煜这里,维持现状就不错。

李煜刚一即位就要向赵匡胤上表纳贡。直到宋灭南汉,李煜甚至去掉了“南唐”的国号,自称江南国主,一切象征皇帝威仪的制式,全部改去。而李璟保留着的鸱吻,一并永久除去。一国之主做到这个份上,也难说有什么成就感。

直到看见李煜的亲笔,我便想,那也未必。走秀的模特知道怎么笑最美,作家爱在文章里抖机灵,在那些时刻,你觉得他们牛逼极了——那种气度,是由对控制力的自信而来的魅力。我原先总觉得李煜灰头土脸,然而人大概总能在一个领域,一个时间段找到自己的自信,再窝囊的人,也可以从容威仪有气派。

古人不像我们,可以有各种途径看见一本书。那会儿印刷不发达,垄断藏书就垄断了知识。所谓“书香门第”的第一层,是在图书方面有厚的家底儿。李煜家,大约是当时最大的藏书家。他的父祖辈收集图书,几乎痴迷,买不到的书便派人去抄。当时南唐的皇家图书馆“澄心堂”典籍齐备有藏书十余万卷。各个版本的历史,文集,古今的名图,不一而足。是名符其实的“文献之邦”。

在这样气氛中成长起来的李煜,自然不会差。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里用“才高识博,雅尚图书”来形容李煜。

李煜的派头哪怕在文艺勃兴的宋代,也是学不来的。他写字,必得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韶尾石砚和玉笔管。后来这些东西多少都入了宋代皇家的库藏,常被皇帝拿出来送大臣,为文化人追捧。蔡襄的《澄心堂帖》便是搜求澄心堂纸的短信。只是别人诚惶诚恐,便有了一份趋之若鹜的“了不得”。可李煜用起来,却是当水喝的平常。

宋太宗用从李煜那里抄家得来的澄心堂纸拓印了内府历代所藏的名书帖,是被称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只是,比他更早,李煜已经把南唐所藏的书帖刻录拓印一遍,因为南唐图书馆又叫“建业文房”,而被称为“建业帖”。可惜原版原帖都没有流传下来,否则大约可以见到更多李煜的手迹。

富养的贵公子常有被人诟病骄奢,但是眼界开阔,心气高,作为作者,是幸运。李煜写词的天才,得有一半归功于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书籍,还有公子哥的性格。亡国的时候他写过一首《破阵子》,写他最终出降宋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我觉得写的好极了。

历来写国恨家仇,情感与字句的距离多数进退失据。或有太近,近到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可是读者离他们的遭遇太远,看到密集的字眼,总有点尴尬;或者太远,远到典故比喻哐哐砸下来,辞采斐然,但少真情实感。

但李煜这首,从大的历史,到远的景物,到眼前的窘迫,视角与思绪的转换圆融。最后三句实在是包含“垂泪”二字诗词的典范。像是一个精心安排的构图,他仓皇祠庙,教坊还尽职尽责地演奏应景的别离歌,可是从此他也不会再有这样的待遇,于是垂泪对宫娥。“辞宗庙”居然以“别宫娥”做结尾,我不知道几个人想得到,也不知道几个人能写得如此自然也因此更加情意真挚。

我们处在历史的尾端,不再有时代和眼界的限制。当时再惊艳的作品拿出来,内心也不见得有太多波澜。况且长江后浪推前浪,总有更出色的学生超越前辈。可是李煜在他的时代可算个异数。他的国恨家仇,不仅在五代的花间词里不曾有谁可被他模仿,哪怕到了两宋之交,国恨家仇的主题繁荣起来,也依然少有谁能够超越他。

同样遭遇的宋徽宗赵佶写过《宴山亭》,是徽宗词作里十分出色的一首。但有佳句却算不得佳篇。“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是赵佶的凄凉。
而李煜,甚至没有写的那么重,只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重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刘熙载讲写词,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每一转,便要深一层。更要如同天上人间来去无踪迹,在结构和立意方面最讲究无招胜有招。我也不知道李煜写词的时候有没有琢磨这些道理。
可是选材,构思,语言,李煜在一首词所能表现他自己的地方都做到了极致,浑然天成。王国维讲词到了李煜的手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话来总结。

读诗词,我总想要知道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李煜的词好,好到可以一直反复嘀咕,好到每到应景,一定有他的句子冒出来。那时候我就想,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真是一点儿都不在乎。

楼主todayispaid

喜欢:(1041)  回复:(0)

0

以下为回复内容


读后有收获可以添加作者微信共同交流
打赏作者


也回复一个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