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神药格列卫前世今生
首页 / 频道 / 显示主题: 抗癌神药格列卫前世今生

抗癌神药格列卫前世今生


时间:2018年07月08日 22:11:02点击:2173类别:科技之光

我不是药神突然火起来了,觉得挺意外的,可能是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这样的电影居然能过审,自己搞代购那叫一个畏畏缩缩的,担心哪天警察就找上门了。现在代购印药的题材居然敢大大方方的拍成电影了,着实感到意外。我相信这也是一个风向标,国家未来应该会逐步的将各种昂贵的进口药物纳入医保吧,也算是一个福音。
     谈自己看电影的观后感之前,我看了许多的评论,想看看各人不同的声音,有支持陆勇的,因为他为绝望的患者带来了希望。有挺诺华公司的,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如果不打击代购,药企无利可图,谁又会有动力研发新药呢?最后损害的只会是更多人的利益。仔细想来,这的确是法与情的两难呀,网上关于这两者的争论可谓热火朝天,好不热闹,如今甚至有人已经得出“钱既是命”这么一个命题,似乎争论到最后,发现一个真相,那就是钱能买命。可能在这个时候,各路愤青又找到了攻击这个残酷社会的理论依据了,但是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想搞明白一件事情,首先得知道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在整个故事中,有这么几个参与者:药商—为了利益不惜代价研发新药的一群人;癌症患者—厄运降临,不幸的病患;印度仿制药商—没有前期巨额投入,仅是简单的模仿者;代购者—为了治疗自己或者其他患者的病,或者为了一些利益而违法从印度代购药品的人;政府—法律的代理人。
      从每一方的视角来看,其所做所为都可谓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整体来看,却又矛盾重重,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值得大家如此大的争论。整件事情其实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即药商和患者,没有了药商,就没有格列卫这种特效药的产生,这时患者即使有数不尽的财富,恐怕也没办法治好疾病,重回健康。而没有患者,也就没有药品需求,药商定再高的价格又与我等何干。问题恰恰在于药商有这种救命药,患者需要这种救命药,唯一的问题—药价太高了!很多患者根本用不起,于是乎,便衍生出了代购这个行当,代购者从印度这个“世界药房”买到作用相当,价格低廉的药品,很好解决了患者的问题(关于印度仿制药就不多谈了,很多文章写的很详细了)。但是这时药商不高兴了,我辛苦研发的药品,本还没回了,就被你们拿去用,我找谁说理去,药商不开心了,只能找政府,打官司。
     那么这时又衍生出了新的矛盾,即执法者和代购人员的矛盾,执法者为了维护药商的利益,维护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不得不打击代购人员,而代购人员却又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实在是情理两难容!
      有没有办法让两者相容呢,我认为是有的,不过我没想到。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有这么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绝不能牺牲药商的利益,否则恶性循环,新药研发必将陷入停顿;2,绝不能无视可救治的癌症患者,这等同于谋杀无辜。这个方法不是普通人可以想到并实施的,最后一定会上升为ZF行为。现如今,我不是药神可以光明正大的播放,相信ZF会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临,这样,我们的社会又会更加前进一步。

后面,附上一篇转载的格列卫诞生记,本来想自己写写的,可是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我就不重复了。
    格列卫诞生记

    费城染色体
    1956年,一名叫做彼得·诺维尔(Peter Nowell)的年轻人从海军退役,回到了故乡费城。在那里,他加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系,主攻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

     彼得也想探明染色体与血液癌症之间的关系。和当时的许多研究人员不同,他决定用一种新颖的染色技术标记染色体,好更清楚地看清它们的结构——细胞先在玻璃片上生长到一定阶段,再被泡在水中涨裂。随后,渗入细胞的姬姆萨染液(Giemsa Staining)能使染色体从细胞中显现出来。

     “当时我对染色体一窍不通,”彼得在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回答为何要观察染色体:“我只是觉得不该把它们弃之一旁。”

     人类历史的进程,总会在不经意下得到推动。彼得的好奇心很快带来了收获。没过多久,他与研究生一起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癌细胞中,第22号染色体明显要更短。
 
      研究人员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染色体异常,或许就是此类慢性白血病的潜在病因。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们进一步观察了7名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每一名都带有短小的22号染色体。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彼得和他的同事们接连发表多篇论文,向全世界宣告他们的发现。
“每一个典型的病例,每一个细胞都带有这个变异,”彼得说道:“对我来说,这意味着两点。首先,这个遗传变异对这一类型的癌症发作至关重要;其次,这些肿瘤确实是从发生变异的单个细胞生长而来。”

     整个癌症研究领域为之震动!为了表彰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出的这一重要发现,患者体内异常的22号染色体也被命名为“费城染色体”。2016年的圣诞节次日,88岁的彼得迎来了生命的终点。在费城近郊出生,也在费城近郊辞世。因为彼得,那座离他只有几十英里的城,永远在人类的抗癌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寻找致癌的原因

     费城染色体的发现是白血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但却不是终点。相反,它连新药研发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都算不上。光靠染色体异常这一现象,我们依然不知道背后的致病机理。如果我们连疾病的根源都没搞清,又要如何去治疗它呢?

     1973年,芝加哥大学的珍妮特·罗利(Janet Rowley)教授在彼得的发现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层。她的团队发现,费城染色体之所以短,是因为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人类的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发生了一部分的交换,让22号染色体短上那么一截。她敏锐地指出,这个特殊的易位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致癌机理。
 
      为了找到这个致癌机理,我们又等待了10年的时间。1983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与Erasmus大学的学者们发现,由于两条染色体之间发生的交错易位,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恰好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连到了一块,产生了一条BCR-Abl融合基因。这条融合基因编码了一种奇特的酪氨酸激酶。对常规酪氨酸激酶而言,它们的活性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不会突然失控;但BCR-Abl蛋白则不同。它不受其他分子的控制,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就好像是细胞锁死了油门,导致不受控的细胞分裂,引起癌症。

      当研究人员们将融合基因导入小鼠的体内后,小鼠果然出现了致命的白血病症状。这个发现也最终证实,BCR与Abl两条基因的融合,是此类白血病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发现距离彼得在1960年发表的论文,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直到这一刻,人类才从未知的领域中探索到了足够多的新知,准备迎接新药研发的挑战。

     新药研发的漫漫长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末,CibaGeigy公司(现属于诺华集团)的科学家们启动了一系列寻找蛋白激酶抑制剂的项目。在一个针对蛋白激酶C(PKC)的项目中,研究人员们发现一种2-苯氨基嘧啶(2-phenylamino-pyrimidine)的衍生物展现出了成药的潜力,能同时抑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与酪氨酸激酶。尽管这种衍生物的特异性较差,无法直接用于治疗,但它却为新药研发人员们提供了一个研发的起点。

      在这个化合物的基础上,研究人员们做了一系列的合成尝试,不断优化这一分子的特性:在嘧啶的3号位上添加的吡啶基团能增加其在细胞内的活性;苯环上添加的苯甲酰胺基团能增强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能力;苯胺基苯环6号位的修饰进一步增强了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N-甲基哌嗪的侧链添加则极大地改善了这个分子的溶解度,使得口服用药成为可能。
 
     经过一系列的设计与修饰,这款分子彰显出了极高的特异性抑制能力。只要细胞表达BCR-Abl蛋白,其生长就会被这款分子抑制。研究人员相信是时候将它推进到下一阶段了。这款分子的代号是CGP57148B,后来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伊马替尼(imatinib)。

     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们进一步优化了这款分子的疗程和剂量。这些小鼠接受了为期11天的治疗,每天使用3次药物。无论是腹腔给药(每公斤体重使用50mg),还是口服给药(每公斤体重使用160mg),在治疗的48个小时后,癌症都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在治疗后的第八天,所有经过治疗的小鼠,症状都消失了。有三分之二(8/12)的小鼠在接下来的200天里,都没有出现疾病复发。这些积极数据,也终于将伊马替尼带到了人体试验的门前。

     奇迹般的药物

     1998年6月,伊马替尼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它终于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在这项1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们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最大耐受剂量,探索这款药物的安全性。研究招募了一群经过治疗,但病情依旧严重的患者,并让他们接受每日伊马替尼的口服疗法。研究表明该药物不但耐受良好,而且有着堪称奇迹般的疗效:接受300mg剂量的54名患者中,有53名出现了血液学上的完全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 responses ,CHR)。

     这一可喜的结果,迅速将伊马替尼带往了2期临床试验。1999年启动的2期临床试验再次验证了1期试验中观察到的积极疗效。更为可喜的是,这些疗效看来相当持久:在治疗的一年半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依然达到了89.2%。基于其出色的治疗效果,美国FDA在2期临床试验后,就加速批准这款新药问世,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而这款药物的产品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格列卫。

     获批之后,研究人员们完成了3期临床试验的工作。相比标准疗法,它在所有指标上都彰显出了显著的疗效。在格列卫诞生前,只有30%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能在确诊后活过5年。格列卫将这一数字从30%提高到了89%,且在5年后,依旧有98%的患者取得了血液学上的完全缓解。为此,它也被列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标准清单,被认为是医疗系统中“最为有效、最为安全,满足最重大需求”的基本药物之一。

     后  记:记得小的时候学生物时,学到了“生物导弹”这么一个词,当时觉得非常的6,小孩子总对这些词汇无比的着迷,梦想着将来能够造出自己的“导弹”,后来发现了格列卫这么一个“导弹”,便对此无比的着迷。格列卫正式用于临床开始于2001年,其诞生开创了靶向治疗的先河,可称之为靶向治疗元年。格列卫的出现是几代科研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它也是幸运之药,因为它的出现不乏一些巧合和幸运的成分,格列卫出现之后,人类惊奇的发现它有着惊人的疗效。人类也从格列卫的成功之中看到了希望之光,靶向治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现在的靶向治疗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靶向治疗的药物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现如今大学和各种科研机构十之八九都在研究信号通路、发病机理之类的课题,其目的正是为靶向治疗打下基础。21世纪可以说是靶向治疗最红火的年代。艾滋病、丙肝以及各类癌症中多多少少用到了靶向治疗的思路,比如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的特罗凯,治疗丙肝的吉三,治疗肝癌和肾癌的多吉美等等,其疗效也是人所共见的。人们自信,通过靶向治疗这一手段,人类一定可以攻克一个个疑难杂症,让每一个人都健康长寿。

楼主root

喜欢:(2173)  回复:(2)

0

以下为回复内容


读后有收获可以添加作者微信共同交流
打赏作者

1#楼的root2018年07月08日 22:15:20回复道:

 

天价抗癌药 促使老百姓出国买“假药”

生病就像随机摇号,谁也不知道哪天会摇到谁的头上。

生病之后发现最残忍的现实是,你发现自己拼命存钱,却看不起病。越来越多的人,腰包还没鼓,但是医疗账单却已经叠了起来。

生病所付出的费用,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击垮一个家庭:全国肿瘤患者平均治疗花费在10万左右,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对于那些需要移植、并发感
染的血液肿瘤病人来说,费用可以超过100万。

这样高昂的医药费,越来越多的人被逼出了一招:去印度看病买药。

这些人买的不是什么印度神油,而是他们发现,在印度看病买药的价格跟中国简直天差地别: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质量以及适应症上完全相同
的药,但均价只有中国的20%—40%!
 


>>印度药为啥便宜

“开挂”的印度:无视专利 玩命仿制


时间倒回到70年前,印度刚刚独立,整个医药市场的80%都被跨国公司药厂控制着,99%的专利药掌握在这些公司手中,市场上的药价同样高到可
怕。

对此,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要说真正把药价拉下来的,还是一个女人。她是印度迄今为止唯一的女总理,也是印度历届总理中,争议最大,最铁腕
的一位:英迪拉·甘地。

她认为,都是因为专利这玩意,让印度人根本吃不起药。于是,在她的主导下,印度重新修订了《专利法》:对本国研发的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
利,不授予产品专利。

这还不够,她还要求整个印度,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药物强制许可制度”。

 

“强制许可” ,怎么解释呢——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一般的国家,一些紧急救命的新药可以获得专利侵权豁免,但这类药是非常少的。而大部分
药品,在二十年的专利期内,除了原研企业,其它企业都不能进行生产。

而在印度,只要大家觉得原研药略贵,人们买不起,就可以无视专利,随便仿制。

简而言之就是,印度不承认专利权,直接对治病有效的药物进行仿制,基本上无视专利的存在。

有了这两条规定,印度在制药行业算是彻底开了挂!

 

比如,对于慢粒白血病患者来说,活下来的几率只有不到50%。而瑞士研究出了一种叫格列卫的药,直接让病人的生存率上升到90%,对于这些病人
来说,格列卫就是救命药一般的存在。

格列卫在中国的价格是全球最高,23500元一盒。香港17000元,美国13600元,澳大利亚10000元左右,韩国约为3000元。

但是在印度,每盒价格低到惊人,只要200人民币不到,也就是说在中国买一盒的钱,在印度都能买两百盒了!

再比如,治疗肺癌的易瑞沙,美国进口价7000人民币,而在印度,只要600块。

 

一种药二十年的专利期,等到专利期满,大家可以开始仿的时候,你发现人家印度已经仿了十几年了。

全球1/5的仿制药产自印度,而印度产的仿制药,大约有一半漂过了印度洋,漂向了全世界。那么,“假药”的药效到底怎么样?

在印度,仿制药也要求必须进行临床测试。印度政府还一直通过贷款、产业合作伙伴计划等多种方式支持仿制药发展,政府通过政策松紧来引导企业生
产优质药品、杜绝违法仿制药。

 

欧美:一边骂印度流氓,一边靠印度药救人

从道义上说,仿制药可以挽救因买不起昂贵原厂药而面临死亡的生命;但从法律上说,仿制药必然是侵害了制药厂商了利益。

各大制药巨头都对印度恨之入骨,这几年跟印度没少打官司。不只是印度,1999 年南非发生了一起全球瞩目的诉讼案,被告席上坐着的居然是南非政
府。

当时南非 HIV 感染率接近 30%,是全世界疫情蔓延最严重的地区。尽管抗病毒药物已陆续出现,但高昂的药品费用,让感染者连治疗机会都没有,
只能等死。

为此,南非政府就《药品及相关产品管理法案》发布了一起修正案,引入“强制许可”和“平行进口”。

这一做法却惹恼了国际药商,全球 37 家药业巨头联合起诉南非政府。但这场官司南非政府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支持,经过 3 年的诉讼,药商在压力
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决定撤诉。

2003 年,世贸总理事会通过《多哈宣言第六段的执行决议》:

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国可在发生公共健康危机时,比如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和其他流行性疾病时,不经专利权人同意,实施强制许可制度,生
产、销售和使用专利产品。

“对生命的重视可以逾越对专利权的尊重”,成为了那次案件的重要结论。


2#楼的@大井装逼男2018年07月11日 19:26:26回复道:

印度靶向抗癌药物(一)

肺癌
奥斯替尼 Osimertinib AZD9291, 
①孟加拉BEACON公司产, 80mg×30片/盒,
②孟加拉INCEPTA公司产,80mg×30片/盒,。

★特罗凯(厄洛替尼)Erlotinib,150mg×30片/瓶,NATCO 公司产;

★易瑞沙(吉非替尼)Geftinib,250mg×30片/瓶,NATCO 公司产;

★克唑替尼(胶囊)赛可瑞 Crizotinib 孟加拉Beacon公司产250mg×28粒/瓶。

乳腺癌

★曲妥单抗注射液 Trastuzumab 赫赛汀 440mg/瓶,Mylan或Biocon公司产

★拉帕替尼 Lapatinib, 250mg×42片/盒,GSK原产;

★依维莫司everolimus (飞尼妥)
5mg×10片/盒,印度Biocon或CIPLA公司产;

白血病
★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100mg×120粒/瓶,500元,NATCO

★达沙替尼 Dasatinib 施达赛 Sprycel,50mg×60片,治疗白血病及伊马替尼用药。

★地西他滨 Decitabine(达克金),50mg/瓶,NATCO或Glenmark公司产。

淋巴瘤

★硼替佐米 Bortezomib,万珂,2mg/瓶,NATCO公司产

甲状腺癌

卡博替尼 Cabometyx,20mg×30粒/瓶,Exelixis制药

★索拉非尼 Sorafenib 多吉美 ,200mg×120片/瓶,NATCO公司产。

肾癌

★索拉非尼 Sorafenib 多吉美 ,200mg×120片/瓶,NATCO 公司产。
★舒尼替尼 Sunitinib 索坦, 50mg×6片/盒, 孟加拉Beacon产。

★依维莫司everolimus (飞尼妥)
5mg×10片/盒,印度Biocon或CIPLA公司产;

皮肤纤维肉瘤
★伊马替尼 Imatinib 格列卫 ,100mg×120粒/瓶,NATCO 公司产;

恶性胸膜间皮瘤
★培美曲塞 Pemetrexed 力比泰,100mg/瓶,NATCO公司产。

前列腺癌
★阿比特龙abiraterone 250mg×120片 GLENMARK公司产abirapro

视网膜母细胞瘤
★马法兰 Melphalan:2mg×25片/瓶,Natco公司产。

廉价实惠的抗癌药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有尊严的活着!




也回复一个  举报